新冠病毒疫情牵动着人心,很多一线的工作人员一直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青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志愿者将自己的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命运,将自己的使命同新冠肺炎的防控紧密联系在一起,奋力前行。
2018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团支书李俊霖同学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加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黄河西路街道办事处的黄河西路街道党员突击队,参与每日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与所在社区及街道办事处共同进行基层防疫工作,严格按照社区党组织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小区出入口疫情防控值守工作,检查外来车辆,劝返走亲访友人员,24小时严格把控,为小区居民筑起安全防线。他按要求在出入口及单元门张贴防疫通知并积极宣传居家观察、卫生防疫等科学知识。他说:“这次阻击疫情的主力军是广大青年群体,这愈发的让我感受到了我们青年一代正一步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石玉海是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2018级的学生,学院团委实践部副部长,并在班级中担任权益委员。听说他的家乡红河州弥勒市西一镇树龙村在村委会门口设立了疫情防控点,他主动去村委会报道志愿加入防疫工作,2月16日开始到疫情防控点开展服务,每天8:30准时到防控点进行检查并登记进出的车辆和帮助检测体温等工作。他正在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体现了新时代好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陈仕媛同学是生态与环境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18级的学生,同时也是一名共青团员,她的家乡在广西北海合浦县石湾镇,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陈仕媛同学积极抗击疫情,参加镇里的抗疫先锋岗值班已达十天,她每天在疫情防控点协助本地党员叔叔阿姨们工作,对进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并登记车牌号、测量体温等工作。她正用自己的力量为抗疫做出努力,她的奉献精神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体现,也是我们西林学子值得学习的榜样。


生态与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2018级的王天祺同学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得知疫情的第一时间,他积极报名参加了家乡的志愿活动。他和其他志愿者24小时轮流值班,驻守在当地设置的进出口卡点上,对每一位进出的人员登记,包括进出时间电话姓名目的地等等信息,累了就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休息,确保24小时都有人在点上值班。他说,参加本次志愿活动,懂得了疫情无情,人间有情,在卡点值守过程中,虽然很冷,但人心是暖的。他在这次志愿活动中学到了很多,立志做一名有担当的人。
李树荣同学是生态与环境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19级的同学,同时也是一名入团积极分子。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他挺身而出,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投入到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新庄乡的志愿抗疫行动中。在村口的志愿先锋岗上,他与乡镇上的党员们一起坚守岗位,像党员学习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们在村口对进出村人员车辆详细询问登记、测量体温,在疫情面前恪守岗位,尽自己的一份力。

他们用自己的坚持与付出,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青春的力量,与抗击疫情工作人员一道,守护着当地居民群众的安康,成为当地最为靓丽的风景。
(图:李俊霖、石玉海、陈仕媛、王天祺、李树荣/文:夏菁/审核:刘建祥/责任编辑:袁梓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