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袭来,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已参与这场战役,那些发生在疫区前线的故事总牵动着我们的心。普通人如你如我,或许我们不能去到战地的最前沿,但依然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抗击疫情。
生态与环境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邢进梅同学主动报名前往疫情防控的一线战斗,投入到排查、引导、服务、宣传等工作中,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此,共青团乌兰县委发来感谢信。

生态与环境学院水保18的侯梦华同学,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她组织小区的大学生群体志愿服务活动,在负责的单元楼内,给所有居民上门测量体温,以及楼道消毒,一天三次;在小区内劝返无事聚集的人员;除此之外,小区里有一些独居的老人和少数名族同胞,因为语言有困难,关于疫情的信息接收不是很及时,她登门访问了独居老人和少数名族同胞,让他们能及时了解疫情的防护工作,并且帮助他们生活上的难题,包括买菜,买药,保证他们家里有足够的口罩和体温计等。在保证这些基础工作的同时,她还陪他们聊天,在交谈中放松在疫情中紧张的心情。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生态与环境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16级学生魏思雨,主动报名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水岸嘉园小区进行志愿服务,在小区各个楼道内喷洒消毒水以及酒精,保护小区公共安全。在寒冷的天气情况下依旧严格执行规定,得到了小区领导小组的认可。在她看来,作为大学生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作为预备党员更应该以身作则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学校不仅要服务老师同学,回到家更要为父老乡亲们做实事。她在志愿工作中严格遵守工作流程,不因凛冽寒风而退却,不因病毒风险而胆怯,始终精神饱满,传递着正能量,值得我们向她学习。
张转敏同学是生态与环境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17级的学生,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她,积极投身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东山乡苏家口村的抗疫工作中。疫情期间村里封闭管理,所有小路阻断。从2月19日起,她主动在村子大路口值班,遇到要外出的村民,她积极宣传抗疫知识,劝其村民回家休息,若有急事,一定要外出的村民便协助检测体温、登记信息;遇到外来人员,即时了解情况,阻断外来人员进村的路。她不辞辛劳,摸底排查,是抗疫路上的“逆行者”,是当代大学生的板样,她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生态与环境学院2017级环境工程专业李瑞琳同学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她积极响应号召,志愿为抗击疫情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自疫情起,她主动请愿,每日在村口值班,帮助村里在村口堵卡,填好进出村子的详细信息,告知他们需要进出签到,戴口罩,劝导外地来访者,也会定期寻访村里各户的实际情况,送出物资,给予真切的问候,不怕辛苦,不怕麻烦,只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为村民为大家多一份健康保障。


姆克然木·卡哈尔是生态与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2018级的学生,同时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宣传部副部长,并在班级中担任组织委员。她主动去社区报道志愿者加入防疫工作。从2月18号开始每天都会准时到值班地点值班,在特殊时期不方便出门所以她会帮助小区的人去买药买东西啥的还会主动去消毒楼道里的每一个角落。姆克然木·卡哈尔同学在志愿工作中严格遵守工作流程,不因凛冽寒风而退却,不因病毒风险而胆怯,始终精神饱满,传递着正能量。
生态与环境学院2018级环境工程专业陈波同学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积极响应村委会的志愿招募令,化身宣传员,奔走在疫情防控的道路上。每到一户人家,陈波同学都要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以及政策措施解读,除此之外还要讲解健康码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并录入其健康状况。这一次次的上门宣传,一遍遍的讲解。她用真情为村里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线,让村里更加平安,让村里的人更加心安。
孙诗瑶同学是生态与环境学院生态学2019级的学生,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也是学院团委宣传部干事和班级学习委员,在疫情防控期间,她志愿参与居乐物业旗下湖畔雅苑的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紧张时期,每天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在湖畔雅苑各楼道以及花园道路上喷洒84消毒液;近期,随疫情的稳定,每隔两三天大规模喷洒一次,每天小面积喷撒楼道、扶手和门把手。偶尔也会协助工作人员监督进出扫码,遇到不会使用扫码的民众,耐心教导或者让其签字备案,为构筑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切实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疫情让我们感受的不仅仅是焦急不安,还有诚如侯梦华、魏思雨等同学们最美“逆行者”带给我们的温暖。他们积极参与当地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向群众做好政策措施解释,协助做好疫情信息收集、报告、人员隔离、秩序维护、维护环境卫生措施实施工作。这些志愿在一线的同学们充分彰显新时代在关键时刻率先垂范、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担当。(图:侯梦华、魏思雨、张转敏、李瑞琳、姆克然木·卡哈尔、陈波、孙诗瑶/文:夏菁/审核:刘建祥/责任编辑:袁梓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