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竹藤研究所积极参与中国工程院在澜沧县的科技扶贫工作初见成效,科技扶贫再传捷报。目前,与企业合作在竹塘乡东主村和刺竹河村分别建立了甜龙竹和方竹的试验示范基地,今年投产并有两款科技扶贫竹笋产品投放市场。

自2019年开始,我校积极参与中国工程院在澜沧县的定点扶贫工作。结合我校学科特点和科技优势,确定将竹产业发展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产业骨干技术培训和引入龙头企业的形式开展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使其发展成为澜沧县继冬季马铃薯和林下三七等经济作物之后又一拳头产业。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由竹藤研究所(国家林业草原丛生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澜沧县竹塘乡茨竹河村山青竹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澜沧祥茂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两款竹笋产品——“拉祜山笋”和“拉祜乌金笋”在澜沧县竹塘乡茨竹河村投产,为当地少数民族山区群众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新途径。

两款产品以产自中缅边境澜沧江流域原始森林的优质笋用竹云南方竹笋为原料。该种分布于该地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因其鲜笋肉质脆嫩、口感鲜美、秋季发笋而独树一帜,成为拉祜山区少数民族传统的美味森林蔬菜。该两款竹笋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特别注重生态和有机理念,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成分丰富的特点,且具有食用方法简单,烹调方法多样的优点。
云南方竹(Chimonobambusa yunnanensis)是著名竹类学家薛纪如先生发现和发表的竹类植物新种,在云南以及邻近的川西南等广大地区林下分布,与重庆、贵州以及云南昭通等地开发较为广泛的金佛山方竹在笋质特性上有明显区别,学校竹类研究团队正在持续深入地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次产品研发是一次重要的探索,有利于促进云南方竹分布区林下方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区群众的增收致富。(图/文:辉朝茂 石明/审核:李炜/责任编辑:袁梓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