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受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党委的邀请,徐正会教授在林学楼513为全院师生作了“红火蚁的入侵与扩散、危害与识别、防控和蜇伤处理”专题讲座,并在学校秋海旁作了防治操作示范。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全球最具危险性的100种入侵生物之一,其种名拉丁语含义为“不可战胜的”,因难以防治而得名。红火蚁原产地为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2002年首次入侵我国台湾地区,2004年入侵广东省吴川县,2013年传入云南省,近年在我国南方地区快速传播扩散,对农林业生产和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危害。我校校园亦有红火蚁入侵,2021年5月25日2名学生在秋海附近被蜇伤,其中1人出现休克紧急送医。防控校园红火蚁已经迫在眉睫。

徐正会教授及其团队1993年以来长期从事森林昆虫学及蚂蚁分类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自2004年红火蚁入侵我国大陆以来,主动服务国内和云南省防控工作,开展培训、鉴定标本,并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众作红火蚁识别、防治和防范的科普宣传。讲座过程中,徐正会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野外红火蚁的识别方法,一是能快速将地下的土壤搬到地面堆积成锥形或半球形蚁巢,二是挖开蚁巢可见蜂窝状的均匀多空隙构造,三是蚁巢收到惊扰巢内个体倾巢而出并主动攻击。徐教授还讲解了红火蚁的防范和蛰伤处理方法,一是发现红火蚁蚁巢时避免靠近和触碰,二是不小心被蜇伤后及时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涂抹碘伏、含类固醇药膏消炎,三是发生严重过敏或休克时要及时就医或急救。


开展讲座的前一天下午,徐正会教授带领课题组师生与后勤集团李红英总经理带领的校园园林管理人员一起,采用火焰枪、草酸、毒饵3种防治方法在秋海旁对10余窝红火蚁作了对比防治操作示范,待1星期后检查不同方法的防治效果,再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校园管理中心一起对校园红火蚁开展全面防治,直至根除校园红火蚁蚁患,确保校园和全体师生人身安全。(文:张新民/图:熊忠平、张新民/审核:徐正会、庄翔麟/责任编辑:姜超超)